图片

读史以明智

史者,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。这是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》中的见解。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历史,有着著史、读史的优良传统,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。正是这些历史专著,让文化更好的传承,让后人可以以史为鉴,才让中华民族长久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。

我和历史的渊源,来自小学时阅读的一本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作者用幽默的笔触来阐述史实,并加以剖析,引人入胜。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,从此爱上了历史,不断阅读历史著作,从《资治通鉴》到《东晋门阀政治》,从《天朝的崩溃》到《叫魂》,我在史海徜徉,汲取着养分,获取知识,增长智慧。

读史以明智,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,但是很多人读史却走了弯路,起不到效果。有的人把历史看成了故事书,只关注那些人物事迹,读完便忘记不知思考。真正读史的方法应该是不止看到个人的轨迹,还要观察时局形势,透过事件看本质,分析其发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。古代历史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权威性,往往在史书中掺杂私货甚至编造历史,孟子云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,鲁迅也批判正史是“帝王将相的家谱”。故而读史时不能不加思考全盘接受,一定要慎思明辨。

恰如《晋书·王导传》记载永嘉二年琅琊王司马睿初至建安,南方士族不知其人,持观望态度,一时司马睿竟无人可用。于是王导献计“会三月上已,帝亲观禊,乘肩舆,具威仪,导及诸名胜皆骑从。吴人纪瞻、顾荣皆江南之望,窃觇之,见其如此,咸惊惧,乃相率拜于道左”南士因此应命而至。但是细读王导传可知,顾荣等人早已参预过中朝政治活动,被辟于号称“多俊异”的司马睿东海王越府,又经历了拥护陈敏和推翻陈敏的整个过程,于晋末形势、司马睿出镇建邺的背景以及王导偕来的目的,应当是熟知的。何况司马越以王导佐司马睿监徐州军事已逾二年,而徐州下邳居南北要冲,顾荣等人怎会不知司马睿与王导的身份。这是从局势推断出这一记载并不可靠,而联系其他史料可知永嘉元年十二月太妃薨,司马睿欲奔丧而不果,三月方返回琅琊国,怎么可能立刻便到达建康修契呢。便可以确定这一记载是错误的。由此可见,读史从大局入手,独立思考的重要性。

多读史,可以提高格局,帮助我们养成从大势看待问题,开阔了眼界,同时也可以提高思辨能力,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,习近平总书记也倡导群众多读史,作为当代大学生,更应该积极读史,提高个人素养,养成良好习惯,受用终身。

上一篇:何为青春

下一篇:我眼中的资本主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