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人生
若不知道艾迪特?皮雅芙(Edith Piaf)是谁,那或许知道《玫瑰人生》(LaVie En Rose);即便记不得歌名,对不上号,肯定也在哪听过这歌―――在克莱德曼的钢琴曲里,在《天使爱美丽》、《两小无猜》里,甚至在冯小刚的《天下无贼》里―――片头那首歌,正是小野丽莎翻唱的《玫瑰人生》。
传记类电影《玫瑰人生》长达140分钟,完整再现了皮雅芙颠沛流离的童年,从街头初啼、酒吧卖唱的少女到正式登台、歌喉迷人的明星,到情感受挫、每况愈下的晚年,再到弥留之际。导演成功地打乱皮雅芙人生的各个阶段,一会还在懵懂困惑的孩时,一会就跳到肢体僵硬的老年,营造转瞬即逝的人生悲喜。为了不至于让观众觉得含糊不清,导演用文字交代了时间、地点;只要细心留意,前后故事还是能串在一起,看出皮雅芙从法国到美国的人生轨迹。作为线索的自然是皮雅芙不同时期的歌曲,有特殊意义的、偶然抓住的,皆成就了舞台上的皮雅芙。
皮雅芙仅在人世间驻留48个年头,这一大半可能由于她无节制地注射吗啡、醉酒纵情,挥霍健康导致生命透支。但皮雅芙之所以为皮雅芙,就在于她不可复制的偏执,或者如评论家所言,是一种“法国的基因”。
皮雅芙是个娇纵的孩子,甚至是粗俗,鄙夷的。活在人生的不确定中,活在被观众的怀疑中,在深深自卑又时而惊恐的眼神中,她却是最固执自我的存在。146的小小身体里,却总迸发着热烈的火焰,走到哪里,边燃烧到哪里。独特的唱腔,有法式的浪漫情怀,也有对不公命运的从未悔过。皮雅芙的代表作不多,曲曲经典,每一首都是来自灵魂的摘录。属于二战前后的法国,也属于每个平静下暗涌的心灵。
音乐不能凑合,爱情不能,生活亦不能。年少时不解皮雅芙的人生选择,将一手好牌打烂,在糜烂寂寞中,在所有人都无法忍受的暴躁易怒中,只一名护士陪着她慢慢逝去。可是皮雅芙说,从未悔过。生活残酷无常,即便脚下废墟荆棘遍地,她依然如裂缝中开出的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,所有凌乱画面骤然失色,只一朵玫瑰,馋涎欲滴,透着致命的诱惑力。
故事有多残酷,片子就有多美。这残酷在于,我们始终正在失去,成功,喧闹,甚至是爱和希望。那些美丽的瞬间,太多,太耀眼,我们急急忙忙,来不及回忆。每一个音符落定,每一次曲终落幕,每一回放下来的紧张的双手。生命的虚空,让人无可奈何。就算是艾迪特皮雅芙,又能怎么样?但当什么都不再有。rien de rien被放在片子的最后作总结:“什么也不再有,但我从未后悔过什么。”
信仰从未丢失,记忆的颜色总是娇艳,歌不朽,爱也不朽。纵一切随风,不再有,却也不曾悔过。电影落幕,擦去泪痕,真心鼓掌,为皮雅芙的玫瑰人生,为自己的勇敢。人说创造者所获取的乐趣要远大于欣赏者,对此我深信不疑,皮雅芙一定是感知过极致快乐的极少数。
“您会给女人什么意见”
“去爱”
“给少女呢”
“去爱”
“给孩子呢”
“去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