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《横空出世》有感
2017年11月13日,神威·太湖之光第四次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浮点运算速度全球第一的时候,距离钱学森、邓稼先等科学家用算盘打出原子弹数据,已经过去了50多年。
制作原子弹的困难很多,计算只是一小部分,没有超级计算机,我们就用老式手摇计算机,甚至用算盘打,也要不分昼夜把数据计算出来。高浓缩铀的提取、起爆器的制作,这些都是困难,但中国人从来都不怕困难。这是中国精神的传承,天塌了,我们自己补;发洪水了,我们自己治;天上有九个太阳,我们就把它射下来八个……这些传说中,绵延着中国精神,不屈不挠,坚忍不拔,这是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信念。
前几天金庸先生去世了,他用十四部小说为我们绘出了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,让世界都知道了酣畅淋漓的侠文化。可就在他最后一部小说《鹿鼎记》中,又亲手消解了这侠文化,仿佛一个写了一辈子骑士小说的人,最后写出了一部《堂吉诃德》。如今金庸先生仿佛昭告天下:侠已死。可我却在陆光达,在冯石,在那些知识分子和革命战士身上又看到了这种精神。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他们有的放弃了优渥的外国生活、科研条件,克服重重难关不远万里回来建设祖国;有的抛妻弃子来到戈壁,留给亲人的只有一句“不能说”。这不就是当代的侠精神么,也许他们不会武功,他们不能快意恩仇,可却肩负着振兴祖国的责任,怀揣着外御其侮的使命,他们是全民族的英雄。
当陈志忠将军问陆光达,“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?”,陆光达没有说话,只是微微点了点头,仿佛在答应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可这一点头,就让他和许多两弹一星的元勋们,过上了十几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,许多人连给家里人的信都不能寄,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干什么,他在哪。也许对于他们来说,这就是一件小事,他们早已下定了决心,要奉献这一生给祖国。
当陆光达要撤换违反施工纪律的工兵团时,冯石说:“你是对的,你可以这么说,但我不能!我了解这些战士,他们对原子弹的感情,不比我们少!”。雨夜里团长嘶吼,把我撤了吧,把战士们留下,这面旗不能倒啊。因为旗帜是他们的军魂,是他们留在大漠边疆的精神支柱。军需车搁浅,基地所有人都没有饭吃,陆光达说:“知识分子也一样,我们一同接受考验,人是需要精神的。”所有知识分子和战士们坐在一起拉歌的时候,我热泪盈眶了。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啊,许多人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,来不及回一趟家,就又到了罗布泊执行绝密的任务。他们确实不懂得原子弹的原理,但却有着一腔热血的激情,他们对原子弹,对国家富强的这种朴素的热情,恰恰是最能感动人心的。原子弹的研制不能没有知识分子,同样不能没有这群革命战士。我们的军队,叫人民军队,他们的称呼,是人民子弟兵。
看完这部电影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我看到了许多伟大的精神,有知识分子的矢志报国,有革命战士的一腔热血。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精神,它会跨越历史的尘埃,浸润每个中国人的心房。我辈亦当不辱先人精神,继承遗志,奋发图强。